菜单

业务领域

同等学力全国统考

 

课程

教辅课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1.2.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

2.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3.1.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

3.2.市场取向改革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3.3.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

3.4.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

4.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4.1.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4.2.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4.3.国有产权的多级委托代理及其面临的问题

4.4.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4.5.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选择

5.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5.1.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原则

5.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

5.3.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

5.4.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6.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6.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6.3.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

6.4.微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7.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7.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7.2.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7.3.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7.4.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理论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8.1.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8.2.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 

8.3.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调整

9.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9.1.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9.2.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我国对外开放实践

9.3.对外贸易、工业化与我国的经济增长

9.4.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

10.1.政府调节经济的必要性

10.2.政府干预经济的功能界定与范围界定

10.3.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目标选择

10.4.政策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

10.5.经济政策选择与经济效率

1.需求和供给

1.1.需求曲线

1.2.供结曲线

1.3.市场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

1.4.弹性的概念

1.5.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1.6.结束语

2.效用论

2.1.效用论概述

2.2.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2.3.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2.4.消费者均衡

2.5.消费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2.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7.结束语

3.生产和成本论

3.1.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

3.2.短期生产函数

3.3.长期生产函数

3.4.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3.5.厂商的生产成本

3.6.短期成本曲线

3.7.长期成本曲线

3.8.结束语

4.市场理论

4.1.市场理论概述

4.2.完全竞争市场

4.3.垄断市场

4.4.垄断竞争市场

4.5.寡头市场

4.6.不同市场的效率比较

4.7.结束语

5.生产要素市场

5.1.引致需求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5.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5.3.劳动供结和工资率的决定

5.4.资本的供结和利息率的决定

5.5.欧拉定理

5.6.垄断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5.7.结束语

6.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6.1.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6.2.纯交换经济的一般均衡

6.3.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概述

6.4.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6.5.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6.6.结束语

7.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7.1.垄断

7.2.外部影响

7.3.公共物品

7.4.不完全信息

7.5.结束语

8.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8.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8.2.国内生产总值

8.3.价格总水平及其衡量

8.4.失业及其衡量

8.5.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9.2.国民收入的决定

9.3.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9.4.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9.5.结束语

10.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0.1.投资的决定

10.2.IS曲线

10.3.利率的决定

10.4.LM曲线

10.5.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10.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10.7.结束语

11.宏观经济政策

11.1.宏观经济学政策概述

11.2.财政政策

11.3.货币政策

11.4.结束语

12.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12.1.总需求函数及其推导

12.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2.3.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12.4.结束语

13.经济增长

13.1.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13.2.哈罗德-多马模型

13.3.新古典增长模型

13.4.新经济增长理论

13.5.结束语

14.通货膨胀理论

14.1.通货膨胀的种类和影响

14.2.通货膨胀的成因

14.3.价格调整曲线

14.4.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

14.5.结束语

15.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岐

15.1.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岐概述

15.2.货币主义

15.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5.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5.5.结束语

1.绪论

1.1.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2.国际经济学的对象与结构

2.国际贸易纯理论

2.1.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2.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2.3.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3.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3.1.H-O模型及其分析

3.2.列昂惕夫反论及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3.3.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4.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4.1.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

4.2.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4.3.幼稚产业和保护

5.国际收支分析

5.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5.2.国际收支的调节

6.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6.1.外汇与汇率

6.2.汇率决定的若干理论

6.3.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内容

7.要素的国际流动

7.1.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7.2.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7.3.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

7.4.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

8.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8.1.国际传导机制

8.2.贸易乘数理论

8.3.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

9.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9.1.经济一体化分析

9.2.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9.3.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

10.结束语:经济全球化趋势

10.1.经济全球化的演变

10.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格局

1.财政职能

1.1.政府与市场

1.2.财政职能

1.3.政府失灵

2.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2.1.财政支出分类

2.2.财政支出规模

2.3.财政支出结构

2.4.财政支出效益

3.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3.1.财政投资支出

3.2.社会保障支出

4.税收原理

4.1.税收的基本问题

4.2.税收原则

4.3.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4.4.税收负担

4.5.最适课税理论

5.税收制度

5.1.税制类型与结构

5.2.税制体系

5.3.税制改革

6.国债理论与管理

6.1.国债的功能与负担

6.2.国债制度与管理

7.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7.1.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

7.2.国家预算法

7.3.预算外资金

7.4.预算管理体制

8.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8.1.财政平衡

8.2.财政赤字

1.货币供求理论

1.1.货币的供给

1.2.货币需求

1.3.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2.利率理论

2.1.利率及利率体系

2.2.利率理论

2.3.利率的作用

3.通化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3.1.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3.2.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3.3.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

3.4.通货紧缩

3.1.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3.2.存款货币银行

3.3.中央银行

5.金融市场

5.1.金融市场体系及其功能 

5.2.金融工具的发展

5.3.风险投资

5.4.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

6.金融监管体系

6.1.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

6.2.金融监管的成本

6.3.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6.4.金融监管的一般内容

6.5.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7.货币政策

7.1.货币政策目标

7.2.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7.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7.4.货币政策效应

8.汇率理论

8.1.汇率理论的历史脉络

8.2.汇率制度安排

9.国际货币体系

9.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9.2.国际金本位体系

9.3.布雷顿森林体系

9.4.牙买加体系

9.5.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0.内外均衡理论

10.1.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10.2.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

10.3.我国内外均衡的关系